找到相关内容11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、随集灭法观法住,则无所依住,于诸世间则无所取。[29]   此处详细示出修习四念住的要点:直接观察身受心法的缘起过程,由于四食(段食、触食、意思食、识食)而 有“身”,由于根尘接触而有“受”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745912.html
  • 佛教对饮食的看法

    棋迷下棋时,下到入迷,不吃饭亦不觉饥饿。  (3)思食,又称意念食。人们通过求生的顽强意志力可以维持生命。  (4)识食:识是精神的主体。识的活动,能缔造众生未来的高低层次的生命载体。因此,识称为食。 ...

    正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646161.html
  •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因缘,能令种种求不允苦依识而起。如是行者,于识食中,正观诸食以识为依,多生过患。(33) 因此,禅修者要如实观察诸苦之来自段食、意会思食及触食,并观察此三食是以识为依止;为了灭苦,便要观察此四食的因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746569.html
  • 无著的学说

    欲界结生相续位,执持有色根身,识与名色如束芦般的互相依持,巳生有情的识食,皆不能成;又色界的受生,和无色界生起染污心或善心的依止,在无色界起无漏心时而无色界不灭坏,在非想非非想处起无所有处心或无漏心时而不舍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6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

    老死。   4. 食(四食):粗抟食、细触食、意思食、识食。   5. 谛(四圣谛)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苦灭道圣谛。   6. 界:(有二界、三界、四界、六界、十八界等等)。   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647084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心

    vācā)。[14]   亦谈到从四食(段食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)分别产生贪(rāga)、喜(nandi)、爱(ta?hā)─识住(pati??hita)、增长(virū?ha)─名色的显现(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748010.html
  • 佛教四护卫禅

    、色。三世间是三受:苦、乐、不苦不乐。四世间是四食:粗食、触食、意思食、识食。五世间指五蕴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六世间指六入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七世间指七识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阿赖耶。八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4.html
  • 略论持戒

    不杀戒。   第三节、不持盗窃戒的过失   一、盗为生死恶果相续之因   《楞严经》第八卷中说:“一切众生皆以食住,所谓段食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,五浊恶世的众生,全赖衣食财物而得维持。”如果有一人,...

    弘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249703.html
  • 略述北传四部《阿含经》

    :叙述四食:粗抟食、触食、意思食、识食可资益有情肉体及精神,令得住世。若于四食无贪、无喜,则无忧悲,亦无尘垢。  (3) 谛相应:叙述四圣谛诸法,并劝应急求现观四圣谛,应勤学四圣谛,以离生死苦,...

    石颖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050839.html
  • 支那内学院和西洋哲学研究

    识食,食即有所资取、希求,则生活可有开展,向善之义乃显著矣。一切有情依此四食而后生活可有开展、向上,佛法施设根据于有情生存事实云者,即着眼于此。”《佛法与世间》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 3 卷第 4...

    高山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251987.html